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理论论文

admin 2024年1月13日14:29:23玄学杂谈评论4阅读模式

  中国传统体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。 可以说,传统的体育理论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。 我们可以从体育的本质、体育的方法、体育的目的三个方面来阐述。

  一、体育的本质:求真的艺术

   “道”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。 道是万物的终结,宇宙的本源,道是自然运动的规律。 道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但道却是难以捉摸的,甚至不能说是。 这个宇宙伟大的“道”,正是我们人生需要认识和追求的最高境界。 传统体育只是我们悟道、求道的一种手段。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“道”。

  道家名著《列子》。 汤文通过“姬昌学射”的故事告诉我们,射箭的最高境界不是无敌,而是悟道后“射而不射”。 费威是古代弓箭手,天下无双。 姬昌有一次向飞卫学习射箭时,飞卫对他说:“你必须先学会不眨眼的功夫。” 于是,姬昌回到家,整天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,盯着来回飞行的梭子。 两年后,他果然掌握了不眨眼的能力。 费伟又告诉他:“接下来就是练眼力了。” 于是姬昌在家里用牛毛绑了一只虱子,挂在窗户上。 他每天都盯着它看,三年后,这只小虱子在姬昌眼里已经像轮子一样大了。 这时,他尝试用一把好的弓箭射虱子,利箭射穿了虱子的心脏。 但牛毛并没有被剪掉。 姬昌兴奋地找到了飞威。 飞威听后说道:“你已经学会射箭的秘诀了!”

  姬昌习得费威的射术后,认为天下唯一能与自己匹敌的人就是费威,于是密谋杀死费威。 两人在野外相遇,便张弓射箭。 箭羽在半空中相触,落地。 费威先将箭全部射出,姬昌还剩一箭。 飞威用锋利的荆棘挡住了姬昌的最后一箭,却没有漏掉。 随后,费威拍了拍姬昌的肩膀说道:你的枪法已经超过了我。 我不能再教你了。 你去找我师父吧!

  于是,姬昌在费未的指引下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山中的一座山顶找到了费未的师父老道士。 两人刚一碰面,头顶上正好有一只苍鹰盘旋。 为了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,姬昌弯弓搭箭,向苍鹰射去。 苍鹰应声倒下。 老道士见状,跳到悬崖边的一块松石上,指着天空。 结果,一只苍鹰受伤倒地。

  老道士告诉姬昌:“虽然你的射术非常高超,可以说是举世无双,但是你的只是‘术’而已。‘术’还需要‘待’,也就是还需要‘等’。”靠的是你的弓、箭和坚实的土,没有这些,你的‘功力’再高,也无法发挥出来。真正的高手应该是‘无以待’,即一无所有。依靠,不依靠弓箭和大地就能射落苍鹰,这种‘不射而射’,才是射箭的最高境界,也是射箭之道。”

  《姬昌学射》的故事告诉我们:“道”最重要,射箭、武术等传统体育运动只是启蒙的工具——“术”。 后来的道教继承了这一观点,把“得道成仙”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。 然而,道教的“道”却体现在各种神灵身上。 由于传统体育无非是一种求道的工具,所以从道家的角度来看,我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,一定要做符合“道”的练习。 那么什么是“道”的运动呢?

  老子说:“反之,道之运动”是指道的运动是一种往复运动,一种循环的圆周运动,而这种圆周运动也是万物运动的一般规律。 因此,传统体育强调圆运动,强调圆运动中悟道。 例如,由道家养生功夫发展而来的太极拳,要求出拳时力求“不是圆就是弧”。 从起势到收势,是一个圆,阴阳变化是一个圆,进退虚实,太极拳要“触处成圆”。 “元”力求做到“融而精,方为最佳境界”。 受“道”观念的影响,中国传统体育往往把境界的提高看得比修炼本身更重要,更强调一种意境和与道的关系。 为了追求统一的境界,我们从不注重每一个动作的精细化。 动作规范与否并不重要,因为动作只是“技巧”,作为开悟的辅助手段。 如果达到某种状态,这些动作就可以忘记,甚至放弃。 正是这种对“道”意境的追求和对动作精细化的忽视,使中国传统体育找到了新的出路,发展出了注重入“静”的静功功夫。

   2、体育方法:以保持安静为重点

  在道教文化中,除了“道”这一核心理念外,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“无为”。 “无为”并不是“无为”,而是“静而无为”、“顺自然而动”。 正如老子所说:“道法自然。”道常无为而为。”因此,道家主张“守静而重柔”,“至虚至极,静而动”。

  受道家“清静无为”思想的影响,中国传统体育非常注重“静”功夫。

   1、传统武术领域普遍强调“以静止”、“以柔控刚”、“以缓控快”等观念。

  太极拳,又称哲学拳,是中国武术的代表,深深植根于道家思想的精髓。 相传武当派掌门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时,偶然得到一本《老子》,被其中的哲理深深吸引,于是创制了“静止”之法,“以静止息”。以柔克刚”。 太极。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“静”。 “静”是指练拳时身心必须轻松自然,无杂念。 所谓“身静”、“心静”。 同时,这种“安静”也不是绝对的。 它不是静止的,而是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动自然。 用太极拳的话来说,这种“静”就是“以力动”。 即打拳时必须以丹田、腰部带动。 至于胸、背、肩、臂、手则强调“内不动、外不动”、“腰不动、手不动”,由内到外外在,由静到动。 这就是太极推手,散打也强调“引入失败与释放的结合”。 结合就是将全身的动作结合到一点上。 此穴为根本,为动之静。 这就是太极拳的难处,这也是太极拳的优点。 因此,“独浮”、轻举妄动之病,也是最忌讳的。

   2、“静”是传统养生理论的第一要义

  传统养生理论博大精深,其根源可追溯到道教。 杨朱道:“拔一根头发,无为而利天下。” 庄子也讲“养生”、“得养生”,但真正形成养生理论体系的却是道家思想。

  道教非常重视生命、生命之学。 它珍视生命、享受生命、热爱生命、维护健康。 堪称“养生之教”。 道教不主张将人的灵魂置于来世或彼岸,而是积极主张“我命由我,不为天所左右”,主张采用神秘的修炼方法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。 道家养生功夫以休息为主,练习为辅。

  这种以冥想为基础的修行称为道教或道家。 所谓道,是指修性、养心的内功,如清静、戒欲、休忧、坐忘、守一、怀朴、养性等。 道教是指修养生命、固本的具体方法,如吸气、引导、吸气、胎息、斋戒、炼丹、取食等。

  总之,道家休息不仅需要清心,还需要缓慢的呼吸方法,以减少各种运动的损失。 正如道医孙思邈所说:和神之法当宝……耳无所闻,目无所见,心无所思。 ”(《千金方.养性》)休息一定时间后,呼吸、心跳都可以减慢,五脏六腑都可以得到滋养。

 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,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。 海龟每分钟只呼吸1到4次,寿命可达500岁。 人每分钟呼吸12到20次,寿命只有几十年。 由此可见,保养、节能降耗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。 乌龟、蛇之所以能永生,是因为呼吸缓慢,经常屏住呼吸,以尽量减少氧气的消耗。 休息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人体能量,达到养生长寿的效果。

   3、运动的目的:长远的眼光

   “长寿、长远”一词出自老子。 《老子》五十九章曰:“小气则早顺,早顺则重德积,重德积则能胜一切,不能胜则能”。凡事,不知道极致。“不知道可以有一个国家的极致;不知道可以有一个国家的极致; 可以有国为国母,可以长久;可以有国为国母,可以长久。 这才是根深蒂固、目光长远之道。”

  老子这里讲的是治国之道。 治理一个国家,需要积蓄能量,早做准备(早服务),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存续(长命百岁)。 后来,道教沿袭了老子“长寿长见”的说法,但从最初的治国目的转变为养生目的。 道教认为养生修身的最终目的是:“得道成仙,长生不老”。

  所谓“得道”,道家解释为“言德而得德者,谓得道果”。 (《自然经》)也就是说,我所说的道,叫做“德”。 这显然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 那么如何“得道”呢? 道教认为,人通过修道养生,可以回归本源,与道合一,进而成神。 “仙”并不是指世界另一边的超自然存在,而是指获得不朽的肉身,即“永生”。

  可见,在道教中,道教、道家等传统武术或气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肉身的永恒。 当然,身体的永恒和长远的眼光是违背自然规律的,是不可能实现的。 尽管道家所推崇的长寿星彭祖虽然活了八百多岁,但最终还是死了,并没有获得永生。

  【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理论论文】相关文章:

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论文10-07

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论文10-02

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10-02

  试卷10-0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

  陕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论文10-07

  论文10-02论传统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结合

 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04-21

  中国传统文化05-20

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论文10-06

继续阅读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月13日14:29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xxzj.org/archives/2024/0113/114852.s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