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之路探索坐忘七阶

admin 2024年1月11日12:00:38道家玄术评论4阅读模式

  在沦为船上的一叶孤荣时,他开始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生活。小时候,家庭贫困让他学富五车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,但他没有放弃,一直努力学习,最终考上了大学。可是,毕业后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,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。后来,他看到了一篇有关《坐忘论》的道家故事,读懂其中的道理,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:不要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,而是要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并为之而努力。于是,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,并重新选择了人生的方向。现在,他因职业而忙碌,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,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。内心的平静和专注,这点《南华经》中有一个适合作为例证的故事。

   从前,有个道士叫庄子。有一天,他和一位守卫赛跑,赛跑结束后,守卫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,而庄子却十分平静,他说:“你的心是在比赛中,我的心早已经走了,所以我并不局限于赛跑。”

   像庄子这样的修道者往往能够做到“坐忘”,即更好地保持内心的干净和平静,才能探索出大道的秘密,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因此,无论在过程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,都必须要保持专注和平静的心态,才能真正理解长生和大道的真谛。心安定下来,不受任何外物的干扰,让心回归最初的虚无状态。因为只有在无状态中,心才能与道相合,才能感知到大道的真谛。这也就需要我们收回分散在外的心神,让心集中在内的深处,于是才能更好地领悟到大道的本质。这方面,《道德经》中也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。

  传说有个叫做九疑的人,他的头上长着九个小山丘,形象非常奇特。有一天,他遇见了老子,老子看到他的头上的九个小山丘,就说:“这样的头颅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朴素之心。”于是,老子便教导他要放下外在的繁杂,回归朴素的内心,最终让他领悟到了大道的真谛。

  因此,收心是我们学习道法的重中之重,只有在心静之时,才能真正领悟并体验到大道的无穷妙处。在断缘的基础上,只有把心收回来,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,得到内在的真正自由和平静。等负面情绪。简事,也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,从而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与这个观念相符合的是道家的“空杯心态”故事。

  相传,道家大师庄子有一次去拜访一位有名的智者。那位智者请庄子坐下,为他沏茶。智者端起一把茶壶,开始向庄子倒茶,茶杯里的茶水直到溢出茶杯,溅到了桌子上仍然不停止。

   当庄子无法忍受时,把茶杯拍了一下,智者才停止了倒茶。庄子问了这位智者为什么要倒满茶杯,智者回答说:“你看这个茶杯,外表是空的,但是它里面还有一些旧的茶渍,如果我不先把它倒满了,你又怎么能品尝到新鲜的茶水呢?”庄子听了之后,顿悟到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,即空杯心态,要先倒满便于接纳新的事物。这也是为什么简事在修道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。

  简事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清淡、简单,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追寻大道的真谛。只有把心回归到最简单的状态,才能更加纯净地接纳新的事物,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。只有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大道的真谛,并以无为而治的精神来回应所有的挑战和需求。一切事物的本质,心境也逐渐变得清明,但这样的境界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达到。因为世俗的生活压力和琐事冲散了人们的心志,让人难以静心。因此,我们需要进行第六步,泰定。泰定就是要像枯木一样,没有任何生机,让自己的心境达到一个没有波澜的状态,归于平静。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,才能够更好地行走修道之路。

  正如道家传说中的庄子说过的那样:“我管好我的枯杨,非枯杨无用之地,咳,得到这块好地,由于地太好了,各种奸种每个都没少来。”庄子这里指出的是“枯杨”,这种状态暗示着气息匀净、心无旁骛的状态,有种道法自然的感触。只有在这种状态下,才能感受到事物的本质和大道的玄妙。因为只有当心无杂念、泰然自若之时,才能发现一切的事物其实都有一个本质和一种真理的存在。

  在修道中,泰定是绕不开的一部分。只有把心境看得比物质更为重要,才能通过泰定达到真正的灵性修行,找到属于自己的大道,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。

  大道的窍妙难以言喻,只有真正明白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奥义。修行的人始终在追求着更高的境界,想要与天地合一。当一个人顺应了大道的规律,达到了圣人的境界,便是“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”。但这还不够,修行追求是要与天地合一的,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才是更高的境界。而最终达到这个境界的方法,便是通过“泰定”来安定自己的心境,实现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

  这个境界有时被比作泰山的稳固,但更多的时候是心灵的平静。庄子在形容得道之人时常用“心如死灰”来描述,意思是说清静已经是一种本然的状态,根本无需再刻意去追求,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寂静的状态。甚至连寂静的感受都已经被他遗忘掉了,这就是道家所谓的“坐忘”,端然冥坐,一切皆被忘却。

  最后一个阶段便是“得道”,这是一个独特而又无法言喻的境界。只有真正明白了其中奥义的人,才能够真正地得道。身心的修行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,需要我们不断地寻找和探索,以求得真正的境界。让我们一起跟随着道家文化中的源头庄子,去探索那属于我们个人的幸福与正确。

  (本文为道教之音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)

继续阅读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1月11日12:00:3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xxzj.org/archives/2024/0111/115519.s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