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admin 2022年5月30日22:33:54道家玄术评论64阅读模式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(一)咒语的由来




咒语是怎样产生的?大概出于古时巫师祭神时的祝词。而后发展成一种巫术,并经巫和方士转入道教。随着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,真言咒语在我国佛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。另外,从修炼的角度来考察《周易》是咒语的文化源头。




一、咒语出于古代民间的析祷


咒语之源,乃出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。《尚书·天逸》曰:“厥口诅祝”,疏云:“祝音咒,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有“候作侯祝,靡届靡究”,所谓祝,就是诅咒,大约最初的咒语,便是要求神明惩罚恶人或向神明发誓时的祝词。古代人们有一种信念,认为鬼魅精怪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弱点,有种种禁忌,而害怕人诅咒便是诸多禁忌之一,于是人们依靠诅咒来制栽恶势力或鬼域行为,这就是咒语的起因。


由于古代医源于巫,故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,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,医巫并存,称为《祝由科》,《说文》曰:“祝者,咒也。”古书《祝由十三科》即有许多咒语记载。《祝由十三科·自序》说:“有疾病者,对天祝其由,故名曰祝由科。”这种以咒语治病的观念源远流长,到唐代,太医署分四科“一曰医师、二曰针师、三曰按摩师、四曰禁咒师”《唐书·百官志》,元明太医院分十三科,也有祝由科。祝由,它是既包含巫术(咒语),又包括医术的医巫并存的学科。



医巫并存的沿续,在中医学方面,主要是发展了祝由中的心理医术成分。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 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。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,或愈或不愈,何也?”歧伯对曰:往古人居禽善之间,幼体以避寒,阴居以避署,内无眷慕之累,外无仲宦之形,此恬谵之世,邪不能深入也。故毒药不能治其内,针石不能治其外,故可移精祝由而已。”明确指出了祝由是一种精神疗法。



医巫并存的沿续,在民间方面,祝由则被用于祈香,符咒等。中国古代祝由包括祝水神咒,祝墨咒,祝文咒及画符咒等。功夫离深者可以借水、墨、字、画传递信息,从而具有某种特殊效应。还说明咒语是由祝由沿伸而来的,并在民间逐步发展成一种较定型的巫术。









(二)《周易》是咒语的文化源头



1、《周易》是最早的语言符咒。


《周易》蕴藏着深奥的语言奥义,八卦就是最早的语言符咒,每一卦便是一个符咒,象征着大自然的神威无穷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



首先说明一下什么叫八卦?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《周易正义》疏里说:“卦才挂也。是卦物象以示人,故谓之卦”,通过物象来反映天道运行及其变化,以此来判断休、咎、吉、凶,叫做卦。所谓八卦,就是《周易》书中八种基本图形,由“—”和“——”两种符号组成,名称是:乾(☷),离(☱)巽(<span font-size:12pt;"="" style="line-height: 21px;">☴),这就是八卦。今天流传下来的八卦有两个,一个是“伏義八卦”,或称“先天八卦”;一个是“文王八辨”,或称“后天八卦”。



伏羲是八卦的最初创造者,“伏羲八卦”被认为是最早的八卦,产生于远古时代;“文王八卦”是周文王所作,从“伏羲八卦”演变而来,也是后世长久流传的一种八卦。这样就出现了《伏羲八卦图》(先天图)和《文王八卦图》(后天图)两种八卦图式并存的局面。



“伏羲八卦图”包括“伏羲八卦次序图”和“伏羲八卦方位图”两个图式。“伏義八卦次序图”又称:“先天八卦次序图”,是以太极两仪说为依据绘的(见图20)。“伏羲八卦方位图”又'称“先天八卦方位图”是以《说卦传》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”的论断为依据,按照伏羲八卦的次序图绘制的(见图21)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“文王八卦图”包括“文王次序图”(见图22)和“文王八卦方位图”(见图23)两个图式。“文王八卦”,也称“后天八卦”,是以《说卦》“乾,天也,故称乎父。坤,地也,故称乎母也。”“震一索而得男,故谓之长男。巽一索而得女,故谓之长女。坎再索而得男,故谓之中男,离再索而得女谓之中女,艮三索而得男,故谓之少男。兑三索而得女,故谓之少女”的论断为依据绘制出来的。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为什么说八卦是最早的符咒,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语言信息:


一是八卦象征八种基本物质。《说卦》曰:“乾为天,坤为地,震为雷,巽为风,坎为水,离为火,艮为山,兑为泽。”也就是乾卦象征天、坤卦象征地,震卦象征雷,巽卦象征风,坎卦象征水,离卦象征火,艮卦象征山,兑卦象征泽。这八种基本物质构成了现实物质的基础,而这八种物质又都是由天地那里产生出来的。



二是这八种物质各有其特性。《说卦》曰:“乾,健也;坤,顺也;震,幼也;入也;坎,陷也;离,丽也;艮,止也;兑,说也。”乾卦为纯阳之卦,象征阳性的事物,所以乾有刚健的属性;坤为纯阴之卦,象征阴性的事物,所以坤有柔顺的属性;震为阳在下之卦,象征雷,雷能震动万物,所以有动的属性;巽为阴在下之卦,象征风,风吹万物,无孔不入,所以巽有入的属性;坎为阳在中之卦,象征水,水存在于低洼之处,所以坎有陷的属性;离为阳在中之卦,象征火,火必附丽于可燃之物,所以有附丽的属性;艮为阳在上之卦,象征山,山乃静止之物,所以艮有止的属性;兑为阳在上之卦,象征泽,泽为人、鱼、鸟、兽取养之处,为万物所喜悦,所以有悦的属性。也就是八卦不仅象征八种基本物质,还象征这八种物质的属性。



三是八卦还象征其他一些事物。它除了象征一些自然现象外,还象征动物、植物,社会生活资料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,列表如下: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从上述三个方面看,大自然的一切阴阳,动静、水火、刚柔、燥湿和一切社会现象全在八卦符号之中,由此可见,八卦是一种高层次咒语,卦是一种密咒,是最早的文化象征。





2、六十四卦卦辞也是一种咒语。


什么叫六十四卦?就是由八卦与八卦相重叠,推演得出的六十四卦。八卦为经卦,为三画卦;六十四卦称为别卦,为六画卦。



这六十四卦,每一卦都有一个卦辞。六十四卦每一卦和卦辞,皆有祈告之义,同样是符咒。卦是密咒,辞为显咒。



如六十四卦中乾卦的卦辞是"元、亨、利、贞”,它是乾卦的总说明,也是这一卦判断吉凶祸福的判断语。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的原意是:元,为万事万物的根本,又作大解;亨,为通达无碍,又作美解;利,祥和而无害;贞,洁净而清正。



所以,乾卦是代表一切事物的元始根源,它是毫无阻碍,无不通达,绝对祥和与有益无害的;而且是沽净清正的。这是一个有利于占问之卦。



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还可以作以下一些解释:一是古人把元亨利贞解释为代表春夏秋冬。自然界有春夏秋冬,才有方物。乾坤象征天地,天地变化,产生万物。天地的变化,就是通过春夏秋冬四时。春天来了,天气暖了,大地里的生物都萌芽出来了,然后经过发展,成熟和收藏。天地的变化,主要表现在四时运行上。这种解释,符合乾代表天的本意,二是元亨利贞,可以解释为仁义礼智四德。也就是用这四字代表乾卦内涵的德性。这种解释也是可以的,因为《周易》是用符号来表示,好像代数式,不能只限于只代表一种事物。概括起来说“元亨利贞”。说明乾卦是一个具有原始的、亨通的、祥和的、贞洁的德性的卦。



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在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频繁出现,逢此四字则吉,逆此四字则凶。如《周易•比卦》:“吉,原筮,元永贞”,《易·泰卦》:“小往大来,吉,享”。足见《易》咒的高尚奥义。



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四字实为《易经》的大神咒,有崇高的祈告之义,相当于佛经净土宗的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奉佛者认为,持此神咒者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于”,妖魔自被震摄,鬼邪必然畏退。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四字咒的神圣威力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



3、太极图、河图、洛书是浓缩了大自然万物阴阳运动规律的符咒。


①何谓太极图?所谓太极,就是指天地混沌未开辟之前的状态,把“太极”的含义用图形描绘出来,就是太极图。(见图24)从它的结构看,太极图以圆为形,圆圈内有一对首尾互抱的阴阳鱼,各占一半空间,各画着一个黑白不同的鱼眼,这两条阴阳鱼又走成一个S曲线。从太极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来看,它是一幅内蕴天地自然之妙,深藏哲理的宇宙与人生模式图。



②何谓河图?所谓河图,是指运用1至10的十个数字,以白点表示奇数,以黑点表示偶数,组成的图式叫河图(见25)。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从河图数字的结构和方位来看:


(1)河图的全数为55,河图将1至10这十个数,做天地之数。1、3、5、7、9、五个奇数,属阳,象征天,称作天数;2、4、6、8、10、五个偶数,属阴,象征地,称为地数。五个奇数的和,是25,这叫做“天数二十有五”,五个偶数的和是30,这叫做“地数三十”。五个奇数和五个偶数的和是55,叫做“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”。这就是河图的全数。



(2)河图十数的方位位置是“一与六共居平北;二与七为朋而居平南;三与八同道而居平东;四与九为友而居平西;五与十相守而居平中,”意思是说,1与6配置在下方,下方是北,是水;2与7配置在上方,上方是南,是火;3与8配置在左方,左方是东,是木;4与9配置在右方,右方是西,是金;5与10在中央,中央是土。为什么河图要作这样的数字和方位配置呢?这是因为,河图将1至5这五个数,叫作生数;将6至10这五个数,叫做成数。两者之间存在着相生相成的关系。具体的说:


一是北方是阳气开始生起的地方,所以将生数1配置在北方,表示阳气从这里发端;同时将成数6也配置在北方,表示有生必有成,这叫作“天以一生水,而地以六成之。



二是南方是阴气开始生起的地方,将生数又配置在南方,表示阴气从这里发端;同时将成数7配置在南方,这叫作“地以二生火,而天以七成之”。



三是东方是日出的地方,在这里阴气逐渐增长起来,所以将生数3配置在东方,同时将成数8配置在这里。这叫作“天以三生木,而地以八成之”。



四是西方是日落的地方,在这里阴气逐渐增长起来,所以将生数4配置在西方,同时将成数9也配置在这里。这叫作“地以四生金,而天以九成之”。



五是中央是中心之地,所以将生数5配置在中央,同时将成数10配置在这里;这就是“天以五生土,而地以十成之”。



以上十数和北、南、东、西、中央的配置构成了河图的图式。


③何谓洛书?所谓洛书,是指运用1至9的九个数字,以白点表示奇数,以黑点表示偶数所组成的图式,叫洛书(见图26)。



洛书的数字配置是按照参天两地的法則进行的。所谓参天两地的法則,就是奇数为阳,象征天道,将洛书的五个奇数(1、3、5、7、9、)参照天道运行的规律加以配置。偶数为阴,象征地道,将洛书的四个偶数(2、4、6、8)依据地道运行的规律加以配置。那么,天道、地道运行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呢?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谓天道运行规律是:阳气由北方发生,向左旋转,经过东方,到南方达到极盛,然后继续向左旋转运行,到西方逐渐减弱。按照阳气这样一个运行程序,洛书代表阳气的五个奇数的方位配置是:1在北方,表示阳气开始发生;3在东方,表示阳气的逐渐增长;9在南方,表示阳气达到极盛;7在西方,表示阳气逐渐消失。



所谓地道运行的规律是:阴气由西南角发生,向右旋转运行,到东南角逐渐增长;到东北角达到极盛;到西北角逐淅消失。按照这样一个运行秩序,洛书代表阴气的四个偶数的方位配置是:2在西南角,表示阴气开始发生;4在东南角,表示阴气的逐渐增长;8在东北角,表示阴气达到极盛;6在西北角,表示阴气逐渐消失。5在中央,是参天两地之和(3+2=5)的象征。



另外,从洛书九个数字的排列和结构来看,也是遵循一定规律的。洛书的九个数字,总和是45。九个数字中,1、2、3、4称为生数;9、8、7、6依次为上述各生数的成数。我们分析一下洛书的数字排列可以发现:去掉中央的5,纵线、横线、两斜线两端的两个数字相加,其和是10,10去掉1,得9,9是1的成数;10去掉2,得8,8是2的成数;10去掉3,得7,7是3的成数;10去掉4,得6,6是4的成数。如果把生数和成数相加,即,9+1=10:8+2=10 7+3=10 6+4=10。总和等于40。加上中央的5等于45,这和九个数序的和恰好相等,都是45。如果中央的5加在一起,洛书的方阵的数字相列是:


横线是:4+9+2=3+5+7=8+1+6=15


纵线是:2+7+6=9+5+1=4+3+8=15


斜线是:4+5+6=2+5+8=15


总和:=45



这个数字与洛书的九个数字的总和也相等,古代的人们在道学思想的支配下,把洛书九个数字的排列说得神乎其神,似乎这里面有着不可泄漏的天机。我们作实事求是的分析,洛书九数的数字排列,确实是科学地揭示了九数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。



上述太极图、河图和洛书,同八卦一样,也蕴藏着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四字神咒的奥义,是一种咒语。



总之,(易经》的卦符是一种高层次的咒语,是最早的文化象征,也是咒语的文化源头。









(三)咒语经巫师和方土转入道教


《汉天师世家》云:“张道陵天师,教民奉信黄赤之道。常以符咒治病,有病者使饮符水即愈。著有效验,从教甚众。”张道陵在创立道教的过程中,吸收和应用巫术。促使了道教咒语的产生。


张道陵(34—156),又称张道陵,字辅汉。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,沛国丰(今江苏丰县)人。少即研读《道德经》及天文地理、河洛图纬之书,曾入太学,通达五经,举“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”,东汉明帝时曾为巴郡江州(今四川重庆)令。后隐退北氓山(今河南洛阳北),学长生之道。朝廷征为博士,称疾不应。和帝即位征为太傅,卦冀县侯,三诏不就。东汉顺帝时于蜀之鹤鸣山(一名鹄鸣山,今四川大邑县境内)修道,自称太上老君“授以三天正法。命为天师”“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”。造作道书24篇,创立五斗米道,尊老子为教主,奉《老子五千文》为基本经典,并常以符水咒语治病。特别是在施行各种法术时。更要郑重其事的念上无数遍咒语。



张道陵羽化后,其孙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,《三国志·张鲁传》云:“鲁据汉中独立,行五斗米道,以符水治病,致米一斗,疾苦立愈,奉者甚众。”又说,太平道者,师持九节杖,为符祝,教病人叩头思过,固以符水饮之治病。”建安二十年(215),张鲁归降曹操,拜将封侯,五斗米道遂得合法传播,影响日增。于是,咒语产生后,伴随着道教的发展而发展。



汉灵帝时,奉事黄老道的张角,创立太平道,以《太平淸领书》(即《太平经》)为主要经典,自称大贤良师,“以善道教化天下”。教徒十万,遍布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杨、兖、豫八州,于中平元年(184年)发动起义;因起义者皆头戴黄巾为标志,故人称“黄巾”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云:“(张角)奉事黄老道,畜养弟子,跪拜首过,符水咒说以疗病。”南朝沈约撰《宋书·羊欣传》亦云:“素好黄老,常手而书章,有疾不服药,饮符水而已。”由此可见,自东汉至南北朝时,道教用符水咒语治病,已逐步发展并在民间传播和扎根。

符水咒语治病在汉末之所以出现,是与求仙、方术等活动的发展密不可分的。道教以及道教咒语的产生,主要在于我国内部神仙思想之流行,而决不是外部宗教思想传入的结果。起初《庄子》所言道术只述框架,没有具体操作方法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一方面说:“方今去圣久远,道术缺废,无所更索”。另一方面《汉书》把秦代出现的那些医卜星相之方士同化过来,认为他们便是有道术之人。《汉书·房传》云:“道人始去,寒,涌水为灾。”注云:“道人,有道术之人。”这里把方士称为“道人”了。



汉代道人与道士是同一槪念。在西汉,已有方士为道人(道土)之说了,到了东汉,方士治病也就演变成道士治病,甚至道士以符水咒语治了。可见。道教咒语的出现,是由巫术经方士传入道教并逐渐发展形成的。



道教经典中保存着大置咒语,比如《太上三洞神咒》卷二记《雷霆如役神咒》中就有:“三十六雷总辖咒”,“七十二侯都总咒”,“开旗咒”,“卓剑咒”,“巡坛咒”;“助威咒”;“用剑咒”;“行净咒”;“变神咒”;“步罡咒”;“会兵咒”;“致雨咒”;“五雷治病咒”;“斟合符咒”等。



(五)道家咒语神奇现象分析


道家与修炼是分不开的,道家丹道所提倡的修持方法,基本上都是修炼家所必由的途径,在丹道修持中存在着许多神奇现象,也可视为人体科学研究对象。另外,念诵咒语是丹道修持的重要内容和方法,因此,对丹道修炼神奇现象进行分析,有助于对咒语的深入研究,把科学的东西和糟粕的东西分离开来。





1、长寿羽化现象


丹道东西南北中各派及净明、茅山、隐仙派(文始派)的“粉碎虚空,炼虚合道”之法门修习有两个最显著的成果:一是长寿;二是不死羽化。


健康长寿,这本是我国各派丹道养生家皆可达到的一般性目的。丹道文献记载和口传都有许多长寿的例子。例如:黄元吉大师生于元代,直到清末光绪年间还出来传道十余年(见《乐育堂语录》《道德经讲义》等等,才化清风而去。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对50多例全真派学者的长寿事迹所作的统计,其中年龄最小者在80岁以上,年龄最大者达200多岁,其中多例在100岁以上(胡孚琛《道学通论》)



为什么这些人会长寿呢?关于长寿,如果从相对论来看,引力场中的时钟与不受引力影响的时钟相比走得要相对慢些,而且,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引力愈强,时钟就走得愈慢;这一效应称作“时间膨胀”或“时间延伸”。



广义相对论对于受任意引力支配并有任意构件的钟也是一样的结果。根据这一结果,那么,一个乘高速宇宙飞船长时询在太空遨游的人,当他返回地球地面时,与一直留在地球上的他的孪生兄弟相比,他应该年轻得多。这是因为宇宙飞行员的生物钟以及他的一切生理过程,比尚在地球上的要慢得多。这就是著名的“双生子详谬”。



诚然,要使这一效应显现出来,宇宙飞行器的速度必须接近光速,这样的高速飞行目前暂时还未制造出来,而国内外人体科学方面的大量实验却证明了,练功者在松弛状态下诸如呼吸、心跳等各种生理节律都有所减慢,有的优秀气功师可以使自己的呼吸频率慢到毎分种1至2次。



在道家训练有素的丹道修炼者,甚至很多人可以做到停止心脏跳动。70年代,天台山南宗道士谢希纯大师应邀至杭州体检,众人皆希望见识一下何谓丹功,希望大师能够表演一点神奇的东西,谢大师笑而不允,须臾测量心电图时,医生们十分惊慌,因为所有指标都是一根平直线,而大师笑眯眯坐在凳子上。以上事例说明,练丹道可使人体生物钟变得慢些,而由于生命时间的相对伸延就必然导致长寿。



之前不少文献己讲过,修炼丹道最大的成就是羽化。所谓羽化,就是羽化者在融入虚空的“道”之前,于静坐中身体不断消失,有的发出有形象的可见光,上乘者,身体直接转化为不可见的“炁”,在短时间中形骸不断消逝,犹如冰块溶解于水一样,消融在虚空之中。层次较低者还会刺下指甲和头发。



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丹道修炼者在其肉身消逝融解之前,头顶及身体周围出现一派紫气祥光。部分人不是马上羽化,其肉身会保持三——七天,然后躯体在这个时间段慢慢化为彩虹、祥光、紫气之类,只有衣服剩下来在棺里——这种成就成为尸解。晋朝葛洪就是这样子的成就。据《晋书》记载,“洪坐至日中,兀然若睡而卒,岳至,遂不及见。时年八十一。视其颜色如生,体亦柔软,举尸入棺,甚轻,如空衣,世以为尸解得仙云。” 葛洪无疾而终之后肉体在七日内五色霞彩,所以才会“举尸入棺,甚轻,如空衣”,古诗咏诵的“遗衣化蝴蝶,五色似霞鲜”描述的就是尸解过程的壮美情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葛洪是以外丹著名的。
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
较高层次的羽化,如清末的黄元吉大师在弟子簇拥之下,化身清风而飞升。西派的吴君确在1954年肉身炁化,目击者描述“时所居处数里光明烛天,异香不绝,后并白日现身于香港与马来西亚两道友家”,乐育堂的赵德正在1999年,在密封的山洞里面也是肉身炁化,目击者描述他羽化时的情形“唯余红光袅袅,其他日用衣物一概完好”。更高层次则如同汉代淮南子刘安和晋代许逊,那是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”,这是个人羽化带动全家羽化,乃是丹道修炼的最高层次之一。



藏密吸纳道教修法之后,也有类似的死亡后肉体化虹光的成就,如1952年,西藏的索郎南杰虹化时,留下指甲和头发;1883年,仁增白玛•雅克及其弟子壤日克在敏珠林寺虹化,留下衣服和手指——这些成就基本等于道家说的 “尸解”了。





2、爱因斯坦的“相对论”解释羽化


那么,羽化后形体消失了,人体质量哪里去了?根据相对论的质量等价原理,当物质具有的质量转化为能量时,失去的质量m等于由它转化的总能量E除以光速C的平方。即E=mc²。



这里,能量已经成为物质质量的特殊存在形式,而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,亦即是能量。修炼者在羽化这一过程中,羽化者的肉体被分解为分子和原子级的质量被“蒸发”掉了,最后只剩下肉眼可见的残余物质——头发和指甲,甚至是肉眼看不见的“炁”。



由此可见,我们可以把羽化现象纳入相对论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和探讨。但是,羽化时肉体“蒸发”过程中究竞产生了那些物理和化学反应,以及为何个人的羽化可以带动家人羽化?其机理还不得而知,还不能科学地说明羽化的更深的内涵。







3、 内丹“三昧真火”与“生态量子场“


丹道“三昧真火”修炼到了高深阶段,会生产生一种特异功能“寒暑不侵”。“三昧真火”修成后,甚至可以在任何地方,随自己的意愿发出肉眼可见的火来。


在解放前四川有一个道人,名字赵仙翁,俗称赵老头,南怀瑾曾经见过。有人送一件锦衣棉袄来送给他,他把衣服放在手掌上,笑道:“我哪里配穿如此名贵的衣服,我把它供了神仙吧。”说完,右手在左手心一拍,手心立刻发出火来,将衣服烧尽。



有一个叫无见子的道人住在山洞里,有几个人到洞内去拜访他,临时大家想喝茶,他就叫人将一口装满了水的锅,放在没有火的灰上,自己低着头对着锅底念咒语,他刚念了几句,锅底就冒出烟来,他不停念,锅底越来越红,不一会水就开了。


一般修习“三昧真火”的人,身体都能抵抗寒冷,据苏华仁道长(广东罗浮山的道长)谈,其师父吴云青老人当年在陕北修炼,大冬天零下二三十度,只穿一件衣服,打光脚板,整天如此,一摸手掌心,还是热的。



为什么修炼“三昧真火”会产生上述特异现象呢?事实证明: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“生态量子场”,它以一定的频率永远不停地在波动而辐射能量。而又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,在元神真意的影响下,通过咒语,可以不断地从宇宙吸取能量,使人体成了―个巨大的能量储存库,一旦需要,就化之为精微火一样的能量,使它在体内产生一种物质的热流贯注全身,流通于各种神经经络和脉道,产生一种抗寒能力。如果需要,将“能量”施放出来,就出现放“火”的现象,当然,这一特异功能现象,有待从理论上进一步的说明。



总之,对丹道中的咒语及其作用,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前沿科学来解释,而其更深层次的机理,还有待科学的进步才可以解开谜底。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点击“阅读原文  查看《灵仙子传 画符秘窍怎样画符咒语:道学与民俗相参杂的文化【丹法】

继续阅读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admin
  •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5月30日22:33:5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xxzj.org/archives/2022/0530/5087.s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